博客年龄:16年10个月
访问:?
文章:259篇

个人描述

职业:职业投资者 个性介绍:自信,乐观,开朗文艺嗜好:文学、书法、唱歌喜爱读的书:名人传记、明清历史喜欢的格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喜爱的植物:岁寒三友个人理想:做个成功的企业家生活经历:曾服兵役三年

高斌传

2019-08-29 15:37 阅读(?)评论(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七十华诞,当全国人民沉浸在无比喜悦的时候,共和国不会忘记那些为新中国的成立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功臣。原三十九军一一五师直属工兵营教导员高斌就是其中之一,他冒着枪林弹雨,身经百战,在抗日战场上不怕牺牲,在解放全国的战场上舍生忘死,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浴血奋战,他那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革命精神值得后人永远学习与铭记。

高斌,原名高立元,江苏省建湖县近湖乡唐桥村(今建湖县近湖镇严桥村)人。他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先后荣获抗日自由奖章一枚、东北解放奖章一枚、解放华北纪念章一枚、解放华南奖章一枚、解放独立奖章一枚、全国解放奖章一枚、朝鲜人民共和国国旗三级勋章一枚,一九五五年九月被国务院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尉军衔。

高氏兄弟投身革命,胞兄成为抗日英烈。19238月11日,高斌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父亲高永祥,母亲陈氏,均为当地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农民。他十多岁就与兄长一起替地主喂鸭、割草担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当抗日烽火在盐阜大地燃起的时候,高斌的抗日爱国热情也随之高涨,他在三哥高立安1922—1945年与堂哥高立嵩1918—1990年)的积极影响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42年8月,高斌经堂哥高立嵩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武陵乡地方交通站(即地下党组织联络站)任站长,1943年2月正式加入新四军,先后担任第三师盐阜独立团二营五连三排八班任班长、上士事务长、支部书记、连部副指导员、指导员、团部政治协理员、师政治部指导员、师工兵营政治教导员。1945年8月,他在解放汇城后随部队北上到东三省和苏联红军共同接受日本投降。

解放战争身经百战,率领工兵立下功勋。三十九军一一五师是第四野战军的王牌部队,而一一五师直属工兵营总是在战斗前打头阵,由师部直接指挥并保障全师的行动,主要为地面作战部队提供支援,主要负责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障碍排除、埋排地雷、铺设铁丝网、开挖战壕、修筑工事等工程任务。日本投降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夺东北的大决战拉开了序幕,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与国民党中央军卫立煌、杜聿明指挥的军队、新一军、新六军等王牌部队英勇作战,一一五师直属工兵营指战员冲锋陷阵不怕牺牲,为第四野战军打赢辽沈战役和入关参加平津战役,解放华北而立下头功。随后在天津杨柳青欢度春节整休,于1949年3月,随第四野战军南下,6月在湖北沙市渡过长江与白崇禧的军队艰苦作战,解放了湖南、广西,一直打到中越边境的友谊关。可是广西是桂系军阀经营多年的老巢,国民党特务和土匪成灾。19491016日,白崇禧在桂林召开紧急会议,布置总体战,发动一甲、一兵、一枪的运动。他指令十万大山、大明山和大小瑶山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1950年新年一过,国民党"反共救国军"总司令钟祖培便煽动群众闹事,纠集几千名土匪在恭城暴乱,高喊"反北老""反征粮",聚众攻打县城,抢劫公粮,把矛头直指革命政权,进行颠覆活动。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他率领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一五师直属工兵营战士在广西参加十万大山地区的剿匪战役。

入朝参加云山战役,受伤痊愈重返战场。19506月,高斌随三十九军一一五师工兵营从广西宜山县剿匪前线调到东北辽阳集结归建。1950年10月20日,他的部队第一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首次与联合国王牌军队作战,便取得云山大捷。云山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次以劣势装备严重打击了美军的成功战例,是朝鲜战争中至关重要的一场战役。中国军队与美军的初次交战,让美国及西方世界不得不重新认识中国军队,同时也让中国军队树立了强大的自信心,也了解了美军火力的猛烈,对朝鲜战争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和了解。39军共歼灭美骑兵第1师第8团大部、南朝鲜军第1师第12团一部,击溃美骑兵第5团和南朝鲜军第15团,毙伤俘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可是第一次入朝作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志愿军阵地及后勤补给线实施狂轰滥炸,我军伤亡也很大,仅一一五师就牺牲二百多名战士,当时高斌也受伤了,一颗子弹打穿了他的小腿。上级领导安排他回国休养半年,可他伤口痊愈后又返朝作战二年。1952年8月,组织上将他从战场上调到石家庄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学习,编为四营十五连三排八班学员,主要学习组织指挥诸兵种合同作战和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提高军政素质。1955年4月,他在校勤奋学习,终于顺利毕业并取得大学本科文凭,然后充满信心回到原部队工作,继续担任三十九军一一五师直属工兵营教导员

转业不忘军人本色,手中有权不谋私利。1960年5月,高斌响应祖国的号召与军委的安排,离开了深爱着的部队,转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地矿司办公室任人事科副科长,并在工作上尽责尽力。可是他在未曾料到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下放到花园煤矿挖煤一年,1968年10月,他又被派到江西五七干校种植水稻三年,直到1971年5月才将他分配到河北省宣化驻地的河北地质学院人事处并担任人事科长,对此他没有居功自傲,责怪组织,而是争分夺秒为党工作,任劳任怨。他家住在北京市内,虽与河北地质学院相距不到二百公里,却在每年春节才回京探亲。其实他在北京做官的战友很多,自己又从事人事工作,可他从不托人办事,如他的爱人始终在工厂上班,三个女儿也都是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就业岗位。另外一家人长期居住在前门取灯胡同十二号两间平房生活,但他从未向组织上申请解决住房小的困难。为什么他总是这样活得坦然,那是因为他的心里始终没有忘记那些前赴后继而死去的战友。1986年,他离休后生活简朴,淡泊名利,为人低调,乐于奉献,却仍然关注着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成就。2013年3月6日,一个慈祥、善良、幽默的老人因病逝世,享年89岁。

  最后修改于 2019-08-29 16:46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